何万利
近日,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曝光了山西稷山县农村公厕乱象,23座耗资230万元的新公厕,成了村民口中“只能看不能用”的摆设。
农村公厕建设本是项利民惠民工程,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工作出发点不是解决村民如厕难题,而是如何“漂亮”地向上级交卷。于是,重“面子”远胜“里子”,不考虑实际情况,忽视后续管护,急功近利、盲目建设,最后“建得起养不起”“只能看不能用”。这种“盆景工程”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,更寒了群众的心,究其根源是“只唯上不唯实”的错误政绩观作祟。某些干部一味追求上级看得到的“政绩工程”,热衷“铺摊子”“搞形式”“重显绩”,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。在这种错误观念驱使下,他们不顾实际效果,不考虑群众需求,只追求表面的“光鲜亮丽”。若民生工程只为完成上级考核而建,背离百姓真实需求,再光鲜的“盆景”也终将枯萎。重眼前、轻长远,重个人、轻集体,重上级、轻群众,重显绩、轻隐绩……种种扭曲政绩观虽表现各异,但都会给地方或行业长远发展留下祸害和隐患,引起群众强烈不满。
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缺少群众评价,群众的满意度难以成为评判政绩的重要标准。导致少数干部把“对上表演”当成升迁的“终南捷径”,费尽心思在上级面前“作秀”,对于实际工作却不重视。
要解决好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靠什么树政绩”的问题,就要抵制“唯上不唯实”的错误政绩观。首先要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担当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,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,不能将其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,坚决防止“不怕群众不满意、就怕领导不注意”的倾向。其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,坚决杜绝“带病提拔”“唯政绩论英雄”等现象,将群众满意度、工作实绩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,让“唯上不唯实”者失去空间。此外,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“零容忍”态度,加大对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等问题的查处力度,对政绩观严重扭曲、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党员干部,要严肃执纪问责,绝不姑息迁就。